文/时彦霞
全文共7180字
(资料图)
每每看到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背着书包去上学,就想起了自己上学时候的事情。
父母生育了我们四个子女。哥哥最大,小时候也最调皮淘气。那个时候上学都有晚自习,就是上夜校。当时用电还不太普及,小学阶段高年级,也就是四五年级的学生们开始读夜校了,他们都是提着自制的小煤油灯到学校学习。
父亲常年在外地上班,母亲在家干农活操持家务还要养育教导四个儿女。虽说母亲不认字没文化,但母亲生性要强聪慧能干,裁剪衣服绣花样样精通,又爱干净整洁。这样的母亲,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仍然把儿女们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母亲用碎旧布片为我们兄妹四人每人缝制了一个漂亮的书包,还给哥哥做了一件蓝色的小大衣。哥哥晚上就穿着这件小大衣,手提着小煤油灯去学校了。
母亲光知道哥哥是去上夜校了,哪成想哥哥不是去学校,而是和几个捣蛋鬼去爬树掏鸟窝捉鸟儿玩了。这是后来发现这事的在村里喂牛的晨大爷告诉我母亲的。对子女管教严格的母亲很生气,把哥哥打了一顿。后来父亲回家探亲知道这件事后,也用皮带抽打教训哥哥。
但是生性贪玩的哥哥就不喜欢读书,任凭父母责骂鞭打就是不用心学习。结果小学毕业后就回家帮母亲种地了。哥哥虽说学习不好,但是心灵手巧,开各种农具车、修家电、修各种机器,样样精通。还爱钻研搞小发明,后来成了一个修理能手。
姐姐上学时,应该也不怎么喜欢学习。记得姐姐上夜校时,我跟着她去学校。我在油灯下认真写字,姐姐坐旁边和同学说话玩。后来姐姐也是只读了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姐姐虽说不喜学习,但她也聪明伶俐,自幼喜欢女红,裁剪缝纫刺绣一学就会。以后嫁到西安自己开店卖服装,整理修补衣服特别在行。每年春节回家也总是给家人们修理衣服。
在我们兄妹四人中,或许就我自幼喜爱读书看报。我是七六年七岁那年开始读小学一年级。一年级到三年级,感觉都还没有开窍。尤其是数学,就不会做题。自尊心还挺强,不好意思问别人,怕别人说自己笨蛋。看到别的同学交作业本了,自己心急火烧火燎的,想看别人的答案又不敢看,那种尴尬的局面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呢!
到了四年级,不知道是自己努力学习了还是大脑开窍了,反正自己学习有长进了!作文还被老师评选在班上读呢。
那时候教我们班的是村里的时进生老师,在我的印象中,进生老师个子不高,身材偏瘦,皮肤黑黑的,但是衣着非常整洁合体。整个人看着就是给人一种很干净很精致的感觉。他的字写得很漂亮,写在黑板上的字也是那么端正洒脱,如行云流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人越看越喜欢。
进生老师可以说是我小学阶段的语文启蒙老师,是他教会我写作文,在语言文字里徜徉前进,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欣赏文字传达的美感!时至今日,对进生老师仍心怀感恩之情。
小学读到四五年级,认的字多了,就不满足课本了,开始找课外书看了。
我看课外书都得益于我二叔家的大堂姐。大堂姐比我年长三岁,她读的是初中。那时候我们村里是小学和初中同在一所学校,大堂姐从学校带回家里好多厚厚的小说书。我们那时候都称作大本书。从大堂姐家借阅的书,我到现在还依稀记得有《乘风破浪》、《野火春风斗古城》、《青春之歌》、《红楼梦》等等。这些书拿回家我如饥似渴地读起来,白天读,晚上躺被窝里还手不离书。我就像一个饥饿的孩子从书中孜孜不倦地汲取着营养。
除了看书,我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每天上午放学回家准时收听小说和评书。七八十年代的农村还很穷,电视没有,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一部收音机。我每天放学回家正赶上收音机播讲小说。那时候播放的评书基本上都是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杨家将》等,小说有《红旗谱》、《海妖的传说》、《红军洞》、《黎明前的黑暗》等等,还有好多,因为时间太长了,已经记不起来了。这些小说有的听完了,有的听了一半或许更少就再也没有听过。
我小学时候,家里院子东边有一个干草垛。我就常常坐在干草垛上,一边听小说一边仰望着湛蓝明净的天空,心儿哟也随着飘忽的朵朵白云飘啊飘啊,飘向了远方!
可以说,正是因为小学后期的读书听书,再加上养成的写日记习惯,我的语文水平不断提高,也为以后的良好习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八一年我小学毕业,要考初中了。那时候还没有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读初中必须要考试,而且考试特别严格。
我们村原来的初中撤掉了,在我们村东北边有四五里地的马村建了一所联中,属于普通初中。而在马村东部过去两个村的韦庄建有一乡中韦庄学校,这是一所重点初中。
可别小看它是农村乡中,学校不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更是突出。在当地周围几十里地都大名鼎鼎。村里谁家孩子考上韦庄学校,那可是一件荣耀事,父母脸上都有光。就是县城的家长也是四处托关系走后门把孩子往韦庄学校送。就是到现在,周围像长垣封丘滑县农村的孩子还是争着挤破头花钱也愿意去韦庄学校上初中,这就是这所名校带来的影响吧。
那年我们班毕业考试过后,我和另外四个男生被要求参加韦庄学校的复试考试,如果复试通过,那么就是考上韦庄学校了。但是我们五个里边,只有一个是退到我们班复习的男生复试考上了,我们这四个都落榜了。
后来我们这四个同学里,一个随父母搬家到辉县上学走了,一个到外婆所在村子读初中,另一个好像有人际关系转其他学校了。只有我,父母在这方面也不懂,接到马村联中的通知书就去报名上了。
学校离我们家大概有五六里地,于是我就骑着家里那辆黑色二八老式永久自行车去上学。这辆车,父亲曾骑着到一百多里地的新乡煤建公司去上班,后来为方便家人就留到家了。我每天早上五点多被母亲喊起来去上学。
夏天凉爽还凑合,但是冬天早上那个冷啊!从家里去学校不感觉太冷,然而上过早自习回去路上骑着自行车,手指头尖被寒风冻得生疼生疼,两只脚也像踩在冰窖里。这样一个冬天下来,我的一双手被冻得红肿,像发面窝窝。脚也冻得肿起老高。
我们这个学校是联中,不具备住宿条件,所有的学生都是回家吃饭住宿。所以在马村上了三年学,每天早自习上午下午三晌课,每天都要跑三个来回,要么骑自行车要么步行跑,直到初中毕业。
在马村读书三年,有两位老师让我终生难忘。
初一读书时,班里有五十多名同学。后来一些同学学习太差就陆陆续续不上回家务农了。班里后来就剩下二十多个人了。原来是年轻的代课老师,后来换了一位五十多岁中年微胖大眼睛高个子皮肤白净的男老师,教我们班语文,也是班主任。
这位老师姓聂,自我介绍聂秉招。一开始听聂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很喜欢听课。但是后来听同学说这位老师是从乡里中学调过来的,他作风不好等等。
一听此言,心中那份对老师的好感骤然下降!我当时虽说只是十二岁的模样,但在父母言传身教下,对作风不好道德败坏的人可以说深恶痛绝,避而远之!从此不喜欢聂老师了,有意避开他。甚至在周记里好像写了聂老师和数学老师争课事情,但我肯定是偏袒数学老师了!
具体什么内容因时间久远,我现在都忘了。反正后来聂老师到教室里喊我去他办公室问情况。但是我一言不发就是不动,后来放学铃声响了,我收拾好书本,抱起书包逃也似离开教室,推起自行车和同学就走了。刚到校门口,聂老师走过来继续说让我去他办公室问情况。我低下头,还是不说一句话,推着车子只管走出学校大门。我当时的固执己见倔强任谁也说不服!后来听没走的同学说,可把聂老师气坏了,他回到教室里搬起我的凳子走出教室,又把我的凳子放回原处。聂老师为此请了一星期的病假,没回教室上课。校长和其他老师把我喊去让我和班里同学去看望聂老师,但我还是无动于衷,用沉默代替回答。在老师们眼里,我毕竟是一名勤奋好学成绩不错又不招惹是非的好学生,他们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又没理由惩罚我。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聂老师又回来上课了,我还是低着头该听课就听课,但是对于聂老师还是冷淡和疏远。聂老师倒是大度量,不计较我的固执,每次作文课还是讲评宣读我的作文。因为像我们这种普通初中,没有几个学习好的,就是好的也是瘸子里挑将军,学习特别好的都被韦庄学校选拔走了。我就是这些差生里勉强跑在前面的,老师们拿我们这些前几名当宝贝呢!但是直到毕业初中,我都没有和聂老师多说话。
唉,其实我错怪聂老师了!聂老师其实是一个很负责任的好老师,他上课认真纪律严明。至于说他作风不好纯属无稽之谈,不知是哪个同学道听途说给聂老师加上了这莫须有的罪名,让我直到毕业都远离聂老师。
唉,后来上了高中,我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曾经和初中好友去初中母校看望聂老师,并顺便给老师赔礼道歉。但是聂老师好像已经不记得那些事了!这让我瞬间觉得自己再也无法弥补当年的固执了!
聂老师,不知道您现在还健在吗?如果健在的话,您应该有八十多九十的年龄了!您可知道,您教过的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学生,那个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的女孩子现在也变成中年老太婆了!她内心一直在为当年对老师的不敬感到忏悔不已,老师啊,您能原谅她吗?
初中母校,除了聂老师,还有教我们一年的英语老师崔秀利,也是不能忘怀的一位大姐姐一般的好老师。
我们学校是初三才开始学英语,这还是聂老师几位老师争取过来的,不开英语课,将来影响高中升学率。于是学校才聘请刚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崔秀利到学校教英语。
在我的印象中,崔老师身材苗条修长,站在那里就像一株白杨高大挺拔俊秀,她的皮肤很白,脸颊淡红,弯眉毛丹凤眼,看一眼就给人感觉太美了,挑不出毛病的完美无缺。我从内心惊讶羡慕崔老师,也非常喜欢她讲的英语课。但是初三才开始学英语,毕竟有点晚了一步,大部分同学都学不来。班里只有我和两三个男同学英语句子读得熟练通顺。
很快到了毕业时候,先考试一遍,那次考试分两批。一批在韦庄学校考试,另一批在乡政府所在地的小学考试。我恰巧和几个男同学分到乡里小学考试,其他的女生都去韦庄考。这对于我来说,又是一个打击,因为那时候社会普遍都很封建,男女生根本不说话,你说我一个女生孤零零的连个作伴的都没有,乡政府离我们村十五六里地,也不熟悉。为此我愁得晚上睡不着觉了。
后来还是母亲打听到村里一个叫敬霞的女孩正巧也在乡里考试,她伯父在乡医院上班,敬霞就住在她伯父那里。通过和敬霞的考试接触,又让我认识了家住常村乡里的几位女同学,以后我就和这几个女同学一块上八中又一块转学回常村上。
因为考试需要两天时间,于是母亲给我准备了一提篮自己打的烧饼,亲自和哥哥把我送到敬霞住的地方,给我留下自行车。还嘱咐我考试完等着,让我哥哥去接我。两天考试完毕,整个人放松下来。敬霞有事暂时不回去,我也等不得哥哥接我了,就自己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那天原来晴朗朗的,但是忽然之间天空阴云密布,大风也刮起来。当我骑到离我村还有五六里地的大公河桥边时,一阵大风席卷着黄沙铺天盖地而来,瞬间啥也看不清楚。我连忙跳下自行车扶住车把,这一阵大风把我刮个趔趄,裹挟着我前行。差一点就要把我卷到河里面了。我拼命扶住车把站住,不随风行,终于挡住了这场风。好险啊,差点葬身河里喂鱼。回到家,听我说完,母亲吵了哥哥一顿埋怨他不早点去接我。唉,不管怎样,总算平安到家了啊!
经过这第一轮考试,筛下来大多数同学。剩十几个同学应战第二次考试,考过才能读高中。在这十几个同学中,其他都是男生,又剩下我一个女生,孤独无依。这可咋办呢?我一个人站在教室外面,不知如何是好。那种孤独无助的感觉,无法用语言描述。
正在这时候,崔老师走过来了,她交给我一把钥匙说:“你以后就到我的办公室里复习功课吧,你拿着钥匙,不管我来不来,你都可以直接到办公室里复习功课。”
于是,从那天开始直到第二轮考试,我一直在崔老师的办公室复习功课。这期间,崔老师都像一位大姐姐关心帮助我,所以从内心里对崔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但是,自毕业后再没有见过崔老师,只听说她后来嫁到了县城。崔老师,我的恩师,您现在应该也有六十岁多了吧,在我的心目中,您还是那么高大美丽,希望有朝一日能再见到您,聊表师生情谊!
我的初中生活结束了!
八一年的夏季,我考上了长垣县第八中学,校址在离我们村有八十多里地的东南方恼里乡。那时候上学要自己带床,带一袋麦子到学校换成饭票。那天,父亲和母亲赶着驴车,车上装着床、麦子、我的学习用品还有一辆绿色大链盒自行车,专门为我买的上学回家路上骑。去时父母赶驴车走的是大堤,那时候大堤没有修水泥路,还是高低不平的土路。我坐在车上,懵懵懂懂的随父母经过常村乡、张占乡、位庄乡、恼里乡,最后终于到达八中学校。
为我铺好床,母亲又撑好蚊帐,父亲为我拿来饭票。收拾好一切,父母走了。从没有离开家这么远,看着父母走了,我的心像跌入万丈深渊,好久回不过神来。接下来的一星期不知道是咋捱过去的,星期六下午不用上课,午饭也不吃了。早早收拾好东西就骑车和同常村乡的四个女孩一同返回家乡。
一进熟悉的家门,我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告诉母亲不在八中上了,要转学到常村上。看我哭得眼睛都红了,母亲连忙劝慰,说打听打听怎样往常村上学。
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天上午又去常村找那几个同学商量去学校事情。因为那几天正好下大雨,全部都是土路的路上尽是积水,不熟悉又看不清路面,我下车推着靠路边走,一下子误入路边坑里,裤子湿完,上衣也湿了半截。我又差一点跌落坑里被水淹。最后挣扎着走出那个水坑走到正路上。幸好到了同学家,看我浑身湿漉漉的,同学和她母亲赶紧找来衣服让我换上。我们几个说好下午返校。
尽管不想在路远的八中上学,但是没有说好转学之前还得返校!下午我们几个女孩子,我提前从家出发到常村聚齐一块往学校赶。那时候正是雨季,我们走到张占乡的一个村子,忽然之间天空又哗哗哗下起大雨来,本来土路就泥泞,这一下雨更是寸步难行。
我们几个躲在路边一户人家门口避雨。天快黑了,回学校走是走不了了。咋办呢?这时这户人家走出来一个男子,问明情况,愿意让我们几个女孩子住宿一夜。但是男子后来听说我们是去恼里八中上学,立刻变了脸色说,恼里正在流行霍乱病,上吐下泻的传染很厉害。不能收留我们了,让我们自己想办法。呜呜呜,我们几个女孩子天黑路滑想啥办法?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寒冷加恐惧,让我们一个个都痛哭流涕。
正在这时候,从一个胡同里走过来一个中等身材黑黑的五六十岁模样的大爷,听完我们的讲述,直接说,走回我家去住!我们立马止住哭泣,跟着大爷去了他家。一进家门,大爷就喊,快多做点饭,让这几个孩子吃饭住咱家里!
屋里的大娘连忙应承,开始搅面和面汤给我们几个喝。尽管那只是用白面水搅拌成的面汤,还有点糊味,但是我们几个却吃得那么香甜味美,后来进入了甜甜的梦境。第二天早上起来,雨也停了,我们几个告别大爷大娘,继续前行返回了学校。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好心的大爷大娘留宿我们,那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我们几个会被冻饿成啥样?可是那个村子啥名,大爷一家姓甚名谁,我们一概不知。现在想来那一夜还心有余悸,感谢大爷一家的留宿,祝愿好心人一家都平安,永远有好报!
回到八中学校后,就盼着能早点回自己乡常村上高中。其实我并不是因为八中路途遥远,只是一星期下来才知道这个学校是以理科为主,它是一所农中。但是我喜欢的是文科,数理化特别差劲。尤其是上了几天立体几何,一窍不通,简直就是听天书!所以无论如何,我要离开这所学校!后来到星期六下午休息,父母又来到学校,把我所有东西又拉回去了!
我所属的常村乡,有一所全县排列第七的高中,就是七中。原来不计划招收高一学生,后来上边又准许招生了,可想而知分数高的学生都被其他高中招收完毕,就剩分数差的没人要的学生了。就这样不管咋说常村七中又招收了高一新生,我们那个班是八四届31班。
因为第一星期我哭着回家非要转学回来,母亲找到村里正好在七中教学的时振中老师说明情况,我这本来就是考上高中属于转学,所以不费周折直接去七中了。随我转学来的还有家在常村住的一名女同学。后来低我一届同样在马村上完初中也是考上八中结果也是上了几天又转回七中上了。由此看来,女孩子啊,在外读书还是报考一所离家比较近的学校为妥,省得以后转学麻烦。
转学常村七中以后,我的三年高中生活算是稳定下来。
高中时期自己仍然努力学习,但是好像天赋有限,数学方面,代数立体几何无论怎样认真听讲,就是像个玩偶啥也听不懂。英语方面,由于初三才开始学习,尽管高中英语老师又从初中英语开始讲起,但是开快车式教学怎能消化掉?所以初三英语学得好的自豪感很快消耗殆尽,这英语也是一塌糊涂。地理包含山川风情,自幼喜欢。学得还算可以。历史方面,本来也是爱好,但是本人天生对数字不敏感,那些承载历史年代的数字无论怎样用功背诵,还是驴唇不对马嘴,就是记不准。你说我这算啥脑袋瓜子?语文是学得最好也最喜欢的,但是议论文方面还是抓不住论点中心。就愿意写散文故事说明文一类的文章。就我这种情况,进入高中感觉像下了地狱。
尤其高二课程学完,跟着高三同学参加了毕业考试,六门课才考了三百多分。这对我打击很大,大哭一场,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笨蛋,啥也学不会了!为此产生不想上学念头,但是父母的苦口婆心又让我开不了口。就这样浑浑噩噩的混到毕业,参加完高考,我连高考志愿都没有报,反正知道自己大学考不上,报了也是白搭。
回到家里后,原本父母还想让我复读。回初中复习准备考中师或中专,考上了在当时都是响当当的铁饭碗。但我因为高考名落孙山,已经厌学再无心复读了!后来恰巧村里缺一名老师,我就前去教学了,从此踏上了教学之路。虽说不愿意再去上学,但是喜好读书的习惯并没有丢弃,我还是一如既往得空就看书就写日记。
在我四十多岁时候,通过网上报名,又参加了成人大专函授学习,取得了大专证。也算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吧!后来又拿起女儿的普通话资料开始学习并且参加考试,也通过了普通话乙级证书。
直到现在,我仍然喜欢看书学习知识。我就愿意做一个用知识来丰富武装自己头脑的人。人啊,活到老,学到老,总有学不完的知识。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时代的节奏。
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wallstreet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