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紫苏当麻黄,其实,它全身都是宝,身兼四用,一年四季都能用。
俗话说“入夏紫苏当麻黄”,意思是说,到了夏天,紫苏在很大程度上能替代麻黄。我们都知道,麻黄是著名的散寒解表中草药,所以,紫苏的主要功用,也就不言而喻了——散寒解表。
如果到过农村、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都知道,紫苏在乡下,那简直就是“杂草”,路边田野随处可见。说得稍微文雅一点,它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可以收割。在以前的农村,紫苏是不用播种和打理的,野生的紫苏,就足够全村人随意采摘。
(相关资料图)
从外观上看,紫苏可分红白两种,白紫苏一般被叫做“苏毛”,药用价值不高。红紫色的才算是真正的紫苏。即使如此,紫苏靠近根兜的部分,茎秆几乎和木材差不多,很少被人采用。
紫苏的茎秆呈四方形,这个比较特殊,一般植物的茎秆都是圆的。或许因为这个特点,紫苏可以说是全身都是宝,一身兼有四用。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它:
1、 苏叶:
紫苏身上,名气最大的就是它的叶子,苏叶有比较长的柄,叶片比较薄,卵圆形,边缘有锯齿状,两面都是紫色,有芳香的味道。苏叶性味辛温,能入肺胃二经,有疏风散寒、和胃止呕之功。“夏季苏叶当麻黄”,其实就是说的苏叶。
一般来说,苏叶虽然能疏风散寒,但比麻黄要温和得多。所以,年老体弱、风寒不重的时候,苏叶就常被历代医家使用。
实际上,对我们来说,苏叶不仅是一种中草药,更被用作常用的佐料。尤其是在做鱼虾蟹类等水产类菜式时,扯几片苏叶放进去,不但汤香浓烈,还能“解鱼蟹毒”。这里说的“毒”,其实更多指水产类的“阴寒之性”。
此外,苏叶以新鲜采摘的最为好用,当然,不能采摘到新鲜苏叶时,干货也就成了替代品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苏叶疏风散寒比较温和,但毕竟是一种辛温发汗之品,也不能经常吃、吃太多;
2、 苏梗:
顾名思义,苏梗就是紫苏的茎秆。和苏叶比起来,疏风散寒偏弱,和胃温中则略胜,一些脾胃寒湿引起的恶心呕吐,苏梗就比较合适的。一般将苏梗切成3到5厘米左右的小段用来熬水。当然,苏梗反而较少用新鲜的,干品苏梗更常用到;
3、 苏子:
紫苏的果实,细小而色灰白,有降气顺逆之功,历代医家常用之于一些咳嗽、呃逆诸证,比如苏子降气汤、三字养亲汤等等。和苏叶相比,苏子疏风散寒之功要弱,更侧重于降气、降肺胃之逆;
4、 苏兜:
苏兜就是紫苏的根兜,密密麻麻很细小的根须。以往,农村人会在秋冬季节采挖紫苏的根兜回来,洗净晒干之后,直接挂在火炉的上方,有需要时,随时取下来熬水喝。故老相传,苏兜以“陈”为好,稍微放置了三两年左右的最佳。
和苏叶比起来,苏兜发散之功微乎其微,主要是和胃止呕比较好,而且还比较温和。以前的准妈妈,早孕反应比较明显吐得厉害时,她们的母亲会用苏兜煮个鸡蛋给她吃,对改善食欲有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紫苏是一种很普通的药食两用植物,又以新鲜的为好,它的叶子是用途最广的一个部位。主要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胃、降逆止呕,和胃安胎等作用。下面是它的几个使用注意点:
1、轻微的外感风寒,紫苏叶熬水喝是很常用的,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如果身边能采摘到新鲜苏叶就更好了;
2、做鱼虾类、腥味较重的水产食物时,捋几片新鲜的紫苏叶扭碎,最好是出锅前加入,以免苏叶的浓香过于挥散,能中和虾蟹之寒,和胃化食;
3、早孕反应恶心呕吐,可以试试苏兜煮鸡蛋,这也是前人的经验之谈,还是比较好用的;
4、老寒胃之类的胃脘不适,可以用陈苏梗和生姜熬水,也能舒胃散寒;
5、阴虚火旺之人不宜,平常有点上火的也不宜吃紫苏;
6、表虚自汗、出汗比较多的人不适宜进食紫苏;
7、紫苏也是一种常说的“发物”,风热表证、肌腠有热,或者皮肤疔疖时,也不适宜吃紫苏;
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wallstreet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2 913 236 @qq.com